索尼爱立信k790C自带的音乐(索尼爱立信k790c)

在以前,大部分人买手机,都是通过线下门店,价格不透明,还有很多坑。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04年,用多年省吃俭用下来的生活费,买了一台索尼爱立信的K790C,当时市面上拍照像素最高的手机,200万像素。过程中的艰辛,不言而喻,被坑了,高价买的。

 

对人类而言,光是照亮世界万物的奇妙现象,自古以来人类探索光的脚步从未停止。
 

1822 年物理学家菲涅尔为改善灯塔照射效果,研发了一种同心圆纹路透镜,使得灯塔照射距离达到史无前例的 32000 米,这种特殊的结构被称为「菲涅尔透镜」。此后,菲涅尔透镜从灯塔延伸到单反镜头、投影仪、汽车大灯在内的千行百业,手机闪光灯亦是其一。 

 


 

闪光灯与手机拥抱 20 年,还能怎么玩? 

从 2002 年第一台搭载 LED 闪光灯三洋 SCP-5300 开始,闪光灯与摄像头拥抱已超过 20 年,期间不乏划时代的经典机型,例如,Sony Ericsson K790 的氙气闪光灯在亮度、光线均匀、作用范围上完成了对 LED 方案的碾压式超越,效果直逼卡片相机。 

遗憾的是,氙气闪光灯因体积、功耗大、无法连续点亮的劣势,最终逐渐被手机厂商放弃,重新回归 LED 闪光灯的阵营。 

 

 

 

苹果的护城河,越建越宽 

手机已经与闪光灯共处了 20 年历史,无论是直板、翻盖、侧滑、还是折叠屏,它都形影不离地出现在摄像头隔壁。如今,在拍照时已经越来越少人想起开闪光灯了,但它会被厂商砍掉吗? 

在手机品类上我们见证了 3.5mm 耳机口的消失,相机快门键被整合,它们被抛弃的共性是占空间、功能属性易替代。而闪光灯功能是多属性难以被取代的,少了它,会牺牲一连串用户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在不节省空间的情况下盲目砍掉,无疑得不偿失。 

 

从另一方面来讲,闪光灯逐渐被遗忘在相机页面,为什么 Apple 还在不断改进? 

每当新 iPhone 亮相,人们总是讨论外观上的变化,有没有功能点突破,而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手机形态已经基本定型了。Apple 在看得见的层面可发力不多,自然将重心转到内在能力,iPhone 14 Pro 自适应 True Tone 闪光灯便是其中一个鲜明代表。 

更准确的打光方案,更符合实际环境的色彩还原,一点点提升积累自然造就综合影像素质最好的手机之一,这便是 Apple 一直强调的护城河建设。相比之下,其它厂商往往将研发集中在消费者感知明显的地方上,而忽视了细节点,它能成为短跑冠军,但拿不下铁人三项。 

 

当 Android 阵营的息屏显示已推出好几年,Apple 姗姗来迟,但思路又完全不一样;当高刷新率开始普及但饱受耗电困扰时,iPhone 13 Pro 高刷反而省电;而今年带来的 True Tone 闪光灯亦是如此,用一个奇妙的方案实现了不同效果布光,解决了闪光灯无法调整范围的困局。 

在笔者看来,创新未必非得从零到一,而是看解决的问题是否具备革新性,从这一点看,True Tone 闪光灯实至名归。 

 

 

 

 

在2G技术到来之前,摩托罗拉已经充分了解了这种技术,但他们选择了无视。

T618 – 2003年

 

另外,三星在 Galaxy S5 时就印证了闪光灯的心率测量能力,只需将手指同时覆盖闪光灯和镜头,让强光照射手指透光,摄像头检测到手指的血流形态给出结果。 

说出来有些奇幻,闪光灯甚至附带娱乐属性。LED 闪光灯还经常出现在演唱会现场,例如逃跑计划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时,歌迷们会不约而同地打开闪光灯挥舞,让演唱会现场形成壮丽的星河。 

 

HTC刷MIUI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操作。

其中N78就是一款标新立异的产品,看过它的人,第一眼都会被细如牙签的键盘深深吸引,甚至在当时有不少粉丝调侃为:用“四根牙签”制作键盘,太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