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gil Abloh、Kim Jones、Futura、KAWS、STASH、Kanye West、Pusha-T、Don C… 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大家可能会想到很多答案,其中应该会有:「他们都受过日本里原宿文化的强烈影响」这一条。如果我们再「片面」一点,上述这几位都和一个特定的人相交匪浅 —— NIGO®(长尾智明)。
冷芸:
NY
设计师应该赋予图案一些情感价值和叙事性,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思考他们的需求表达。
01
冷芸:
20
主要是图案联名吗?
Chanel
联想性:有内涵、耐人寻味、让人产生美好联想
1961年 André Courrèges 创立的设计品牌。为2016情人节设计的是一枚银色和一枚蓝色的简约又轻松可爱的小心心邮票。Courrèges 在六十年代推出的迷你裙、长裤和白长靴等款式改写了当时的时尚密码,受到很多女性的欢迎。
这样,潜在的客户不仅可以了解有关报价的更多信息,
很多好莱坞电影里的服装都有表达这个概念。
我觉得他们的本意可能是想吸引两个品牌不同的消费人群,再以限量胶囊的方式去推广,但是我不知道最后效果如何。我只是觉得看到这样的产品,我都不知道他属于品牌A的设计表达还是B的表达,或者单纯就是引流?
杨明洁认为,当一个品牌进入到成熟阶段,往往也会进行生活方式上的横向扩张,如奔驰开了餐厅,无印良品开了酒店与菜场,宝格丽开了酒店,这些都是与消费者进行精神沟通,体现品牌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举措。为什么中国的品牌,其产品很少具备成熟的品牌识别性?中国的消费者很难在本土品牌上获得足够自信与自豪的身份认同感?
覆盖在整个店面的大理石地板,由 8 种不同种类的石材、手工玻璃混合制成。混泥土支撑的摆件、钢材、草坪的布置与大幅的照明天花板,模拟出室外的景象。
夏奈尔,夏奈尔她来了。
这一讲内容,我们重点是谈品牌LOGO,但是我们有必要站在用户认知和品牌系统的角度去谈如何设计品牌标识,打造品牌的视觉体系,进而建立品牌的识别符号、价值标签和文化ICON。而不要把设计LOGO,设定标准色和辅助图形,延展VI当成品牌战略本身。品牌标识有5大设计标准——
形成了一个上下分割的样式
虽然我们这期的主题叫做品牌标识,但其实我们要讲的是品牌的视觉体系。代表一个品牌识别性的视觉符号,除了基本的设计元素如LOGO、VI等,还包括了产品特征与包装设计,品牌形象与吉祥物、品牌IP等。比如提到慕思,你马上想到的肯定不是它的LOGO长啥样,而是一个戴眼镜的意大利老头;
Adeline André
简单,现代的网站,带有友好的购物车和令人愉悦的购买流程。
色彩的识别性不仅体现在LOGO、VI上,还体现在产品上。像当年经典的“蓝瓶的钙”,消费者并不知道蓝瓶的钙在技术、功能、成分上有哪些升级,但是他们记住了蓝瓶的钙就是纯净的钙,好喝的钙,升级的钙。三精制药用“蓝瓶”完成了与其他补钙品牌的区隔。
我知道,这是很热门的一个话题。这种技术确实解放了一些生产力。但是我觉得AI画图应该不能完全取代图案设计师的工作。我用过这个,输入各种关键词,越详细越好。甚至可以指定想要的画风,感觉真的很智能。
太多其它的事情就留给大家自己查询了,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这些「款式」(包括那台车),我们几乎都可以在 LV² 系列中可以逐一找到…
冷芸:
20
文化ICON让顾客认同、信任品牌,引发受众的情绪反应。
作为阿迪和GUCCI的忠粉来说,阿迪的传统印象3条杠,GUCCI的传统印象是亮色满印图案,而他们联名是更好结合了双方优势,踢掉了劣势。
邮 票
20
不能更直白 | Via Supreme
当然这是对中国品牌而言,如果品牌名称是英文,那么文字标和字母标就是一回事了。有很多品牌在设计品牌LOGO时,不使用图形元素,直接使用品牌名称、英文名或拼音字母缩写为元素来设计(即文字标和字母标)。
当设计师综合了这么多意见之后,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会导致过于抽象,保守,缺乏鲜明的特征,和具体的意象、元素,从而使得设计失去风格,也无法创造任何联想和意蕴。这正是陈绍华老师所抨击的“设计保险主义”。
冷芸:
20
杨明洁说,他一直记得德国导师说过的一句话:简单是一种精神(Einfach ist nicht),这并不容易实现。我们必须学会放弃,将内心变得简单,从而专心将真正有意义的事做到极致。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NIGO® 在 Graphic 方面有很多想法,不然他也不会被邀请去 UNIQLO UT 当总监。NIGO® 在 UNIQLO UT 中不仅仅是为品牌牵针引线,吸引艺术家、街头品牌的入伍,自己也推出了不少值得玩味的 Graphic T-Shirt,可以说是为 UNIQLO 打入潮流界的最大帮手。当一个设计师想要传递自己的想法有很多办法,对于 NIGO® 这样一个街头品牌的设计师来说,Graphic 可以说是很常见的途径了。
品牌的这些功能模块,让品牌有名气、有溢价、有忠粉,最终引发顾客的行为反应——购买并忠诚。这就是我所说的打造一个品牌的过程:认识——认知——认同,先让顾客认识你,再让顾客认知你,最后让他们认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