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机已经插满硬盘了,但是笔记本的固态硬盘还是差点,所以想要更换一个固态硬盘来做移动固态硬盘,顺便升级笔记本固态。本次我选购还是铠侠(原名东芝存储器)的产品,因为近期存储设备价格波动,所以高存储的不敢买,还好对一般500G以下的影响不大,铠侠常用容量存储价格稳定,所以我选择了这款RC10的铠侠M.2固态硬盘。
出于一系列原因,固态硬盘的价格是彻底降下来了,年初想买120G容量估计要花350元往上,如今240G容量还要便宜100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或许还不是固态硬盘的价格冰点,1元1G或许还只是匆匆过客,1元2G或许才是固态硬盘的最终归宿。
“1956年,IBM的IBM 350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储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问世,它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储存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就被确立。”咱现在这个结构的硬盘就叫温彻斯特硬盘。
2),C盘分多大?刚才我说了,硬盘前30-35%是外圈,会更加快,所以我的推荐是,如果你硬盘是淘宝500G,那么分150G给C盘
240G固态+500G机械硬盘如何分区?
磁头在强磁铁下可以通过音圈电机被精确的定位到某一位置以查找磁盘的数据,这个过程也叫寻道,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叫寻道时间。机械硬盘在读取或写入数据时,非常害怕晃动和磕碰,磁头会因为晃动而撞击高速旋转的盘片。也就是说机械硬盘不能在工作中承受过大的加速度(速度变化)。但是这并不代表机械硬盘在不工作的时候就可以磕碰或者摔打。当初我做鬼畜的时候后来笔记本电脑被砸了,结果机械硬盘在断电的情况下依然GG了,那时候320G的硬盘还值200块钱呢(旧盘),现在倒是便宜,7200转的500G盘也就100出头。
RAID 5是RAID 0和RAID 1的折中方案。RAID 5具有和RAID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对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RAID5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储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运用较多的一种解决方案。
三星还对产品的内部和外部进行了优化,通过改变表面材料和改进 T7 Shield 的软件,避免传输大文件时出现的性能下降和过热问题。由于这一改进,即使一次性传输 2TB 的文件,也能保持性能稳定。
1),分区越少越好,最好在4个以内(4个主分区),这样不会受链式分区表,特别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这种模式,一个分区如果丢失,有可能后面全部分区跟着一起丢失这种情况发生
(因为迁移数据涉及到系统所在的盘,不能在正常系统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