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春兰空调价格(春兰旧空调回收价格)

“北春兰,南华宝”,作为上世纪的国内空调双雄,80年代的华宝和90年代的春兰统治了国内空调行业近20年,它们的辉煌过往曾惊艳整个家电行业,而它们没落也令无数人唏嘘感慨,如果说华宝的没落是顺德人心中永远的痛,那么春兰的衰落则是泰州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口,每每读之,不由黯然。

前面已经撰文《》讲述了华宝的衰落,今天我们不妨再来追溯春兰空调的起伏兴衰,探寻春兰帝国是如何从巅峰走向谷底,奏出一曲霸王别姬的悲情之曲。

淘宝网春兰空调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再后来陶建幸更是做出取消利润的决定,让很多商家更是对春兰嗤之以鼻,没有人愿意再卖春兰,渐渐地春兰空调品牌走向毁灭。

现在,我回望一下春兰生产过的那些牛掰产品。

东风南京汽车的制造基础、7年研发时间、超6亿研发投入、印记日本UD全新驾驶室技术,加上售价比竞争对手低八千到一万,春兰卡车一炮走红在所难免。

资料显示,1985年,陶建幸(现任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接过濒临破产的江苏泰州冷气设备厂的帅印,也就是春兰集团前身,次年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技术改革,扭亏为盈。1989年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春兰制冷成立后,迅速组建了国内一流的全性能空调生产线,专门生产以“春兰”牌为注册商标的系列空调产品。自此,春兰集团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

最近3年,空调市场竞争白热化,公司的空调业务板块收入也呈现下滑状况。

 

 

 

涂先生说,这个空调发出的噪音不同寻常,于是他们联系了淘宝上的这家春兰商家进行鉴定,就在春兰商家委托的工作人员再次上门鉴定的时候,他们发现了这两台空调的身份有些不同寻常。

在两台空调上面写的制造日期用小封条封住了,涂先生就用吹风机吹开一看,竟发现制造日期是2010年,一台是6月份生产,另一台是2010年7月生产,九年前生产的旧机器。

正是这些多元化项目初期的盈利,诱使着陶建幸的春兰集团一步步走向深渊。

当时中国空调市场刚刚起步,市面上仅有极少数且昂贵的三菱、LG等国外品牌在销售。

-最近的年报-

春兰曾经是我国空调行业的一面旗帜,1994年,春兰工业总产值达52亿元,利税6亿元,生产规模全国最大,产品形成系列化,市场占有率达30%左右,成为世界空调七强之一、国内空调业老大。

此时的春兰踌躇满志,资金充足,品牌知名度高,于是开始了多元化发展之旅,把触角延伸到冰箱、摩托车、卡车、高能电池甚至汽车,从而拉开了中国家电行业“造车”序幕。随后奥克斯、新飞、美的等家电企业也成了春兰追随者。在经历过一段短暂辉煌后,最终因缺乏政策支持,春兰多项汽车计划被搁置。为了自保,春兰忍痛割爱,在2008年以1.7亿元的价格出售汽车60%的股权给徐工科技,正式退出汽车业。

1994年是陶建幸和他所领导的春兰的一个转折点。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家电产品在80年代是日本各大企业的主要经济支柱,90年代出现全面亏损。目前除了在中国,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单纯的家电企业。因为家电企业销售额很难增长,而且产品单一、风险度高。”故而陶建幸想到的出路是向以多元化经营著称的美国企业GE学习。

从2002年开始,春兰股份公司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2003年,春兰的业绩下滑加速,在主业空调和洗衣机方面也首度出现亏损。而2004年是春兰股份有赢利记录的最后一年。到2005年春兰由赢利期转入全面亏损期,海外市场也首度遭遇亏损,亏损幅度达36.75%。但即使在这样的亏损状况下,春兰仍没有放弃多元化之路,这进一步注定了它失落的宿命。

散户也成为其股价走高的一大推手。据春兰股份披露数据,截至10月29日公司股东人数为25672户,截至11月30日为30712户,一个月增长超5000户。

格力空调专卖店

作为体量庞大的春兰帝国,这场规模巨大的改革计划一经公布,便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按照改革计划,如果改革成功,将造就数千个百万富翁,数百个千万富翁和数个亿万富翁,这样的改革,究竟是成全了企业,还是成全了个人?有关“私分国有资产”的舆论在社会上持续发酵,最终成为这起改革的最大阻碍。

 

 

 

春兰的多元化之殇

近几年来,春兰股份的利润主要依靠投资收益。2021年上半年,春兰股份的净利润仅约350万元,同比下滑逾90%,原因是泰州电厂(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和国能龙源环保泰州有限公司均尚未召开股东大会作出现金分红决议,公司无法确认投资收益。当时公司曾预计,下半年将从这两家公司获得投资收益超过9000万元。

在稳坐“空调一哥”的位置后,总觉得家电是一个“夕阳产业”的陶建幸,开始了多元化扩张。先是介入了家电业内的冰箱、电视、洗衣机等项目,随后又“杀入”与家电业务毫不相关的摩托车、卡车、新能源等行业。

春兰卡车

而在春兰进行多元化布局的日子里,正是我国空调市场发展的10年黄金期,格力、美的等后起之秀相继崛起,一步步蚕食着原属于春兰空调的市场。

公司地产业务资产,通过对相关公司应收账款置换获得。

很多人认为陶建幸是明升暗降,实际上是被“下放”了。不过,想干出一番自己事业的陶建幸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正是个机会,于是临危受命接下这个“烂摊子”。

在20世纪90年代初,如果说你在春兰上班,相信很多人都会高看你一眼,因为在那时春兰员工的收入是普通市民的几倍,员工下班都不愿脱掉工作服,卖菜得看见穿春兰制服的都不让还价。而此时的经销商也是“躺赢”的状态,排队购买空调,一台就能赚取近千余元。而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98年,这一年的春兰空调到达了事业的顶峰。

靠地产业务“续命”

曾经空调市场的龙头老大,而今每年的盈利水平仅有千万。从 2014-2017年,春兰股份的小股东一直承担着亏损,把利润留给了上市公司。如果从净利润的指标来看,最近4年,只有2015年的净利润实现微盈,其他年份的净利润均呈现出亏损状态。

1989年,泰州制冷机厂改名,始称春兰。乘着国内空调市场的爆发风口,春兰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一只总市值仅十几亿元的小盘股——春兰股份(600854.SH),过去一个多月来股价离奇翻倍,5000多名投资者集体涌入。

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国内空调业霸主,春兰股份的空调产销量曾力压一众敌手,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往日荣光早已不在。此番暴涨之后,其市值仍不足格力的一个零头。

财务数据显示,春兰股份在2001年净利润曾达到2.28亿元,但在此后连续6年下滑,其中2005年至2007年净利润连亏3年,并在2008年5月被暂停上市。2009年恢复上市后的数年里,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一直未有起色。

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春兰股份前三季度营收约为2.19亿元,同比增长7.61%;但净利润同比暴增80.52%至约9771万元,正是得益于上述投资收益。

12月9日,继前一日涨停收盘后,春兰股份股价小幅低开,盘中短暂触及跌停板,随后震荡上扬翻红。截至收盘,春兰股份收报7.63元每股,涨幅0.13%,最新市值约39.63亿元。

在11月17日至12月8日期间,春兰股份共计有6个交易日收获涨停板。至今,相较10月末股价3.28元,春兰股份一个多月累计涨幅达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