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产品专卖店装饰和鹿产品专卖店要求

一、蒙古族传统刺绣纹样

蒙古族身居广袤的北方草原,独特的地域环境对其刺绣风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蒙古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萨满教,崇尚自由,对天地十分敬畏,这样的生活环境和宗教信仰赋予他们独特的创作灵感,创造出许多以自然元素为灵感的刺绣纹样。元代随着蒙古族刺绣进一步发展,其纹样特征和种类不断增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特征。

1、简洁的自然纹样

崇尚自然的蒙古族对日月纹、云纹和山纹等元素有着独特的崇拜和喜爱,具有神圣意义的日纹和月纹也是元代蒙古族刺绣题材中的流行纹样。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日月纹辫线袍”是元代典型的蒙古族袍服。

该袍服在左右肩用蹙金绣技法分别绣出日月纹形象,右肩的日纹中还有一金乌鸟,左肩隐约能看出月纹形象,月中还有一玉兔,在日月纹之下还饰有自由卷曲的云纹,纹样精致、造型独特。

元代蒙古族刺绣中云纹造型多样,有工整的哈木尔纹、自由灵动的云肩纹,还有与中原云纹相结合的如意云纹,不同的云纹体现出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元代在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传统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下,造型饱满、带有吉祥寓意的如意云纹在元代适用范围较广,是刺绣中常见的纹样。

在元代北方地区的汉族刺绣中也有云纹的出现,如北京双塔庆寿寺出土的贴绣僧帽的边缘用贴绣技法绣制出如意云头,与火焰纹的搭配十分简洁工整,其云头与哈木尔纹相似,应是元代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产物。

此外,山也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民族的依赖与信仰,蒙古族对山纹尤为喜爱,赋予其永恒之意,同时也象征着坚毅、勇敢,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元代蒙古族将自然中的山进行抽象,多通过环编绣技法绣制,既体现出山纹的特征,又使其具有独特的含义。

2、灵动的鹿纹

鹿是十分常见的动物,是元代刺绣中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物纹样,以鹿为题材的刺绣纹样主要受辽金时期北方草原民族特色纹样题材“秋山”的影响。北方草原幅员辽阔,水草丰茂,生活在此处的游牧民族除游牧外,在秋冬季时还常将狩猎作为生产、生活的重要补充,因此在契丹建立辽代后,根据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创立了以游牧和狩猎活动为主的捺钵制度。

而元代鹿纹作为一种流行的纹样,也是蒙古族刺绣的常见题材,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的卧鹿纹蹙金绣弓囊工艺精湛、纹样丰富,其中主体纹样为一卧姿造型的鹿,四周辅以缠枝花卉纹,形象生动,工艺细致,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

元代的鹿纹在具有游牧文化的特征下,还受到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带有丰富的吉祥寓意,而卧鹿这一造型也体现出的宁静、高贵的特征。这充分体现了元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的融合。

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刺绣纹样

元代蒙古族刺绣以传统纹样为主,具有独特的草原文化风格,在进入中原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元代蒙古族刺绣纹样题材更加丰富,其中花卉禽鸟纹样占很大比重,成为元代蒙古族刺绣流行的纹样题材。

1、四时花卉为主流的植物纹样

“凡学绣者,必先自花卉始”,植物纹样的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就已出现抽象的植物纹,魏晋南北朝时期,植物纹样更加丰富,并广泛装饰于织绣品中,此后,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在宋代达到高峰。

宋代尚文的社会风尚和对理学思想的推崇促使植物纹样成为时代的主流,而文人画的流行也使宋代的刺绣风格呈现出生动写实、淡雅含蓄之美。元代蒙古族进入中原后,吸收宋代的刺绣技艺和风格,并与本民族文化结合,形成种类繁多、造型丰富的植物纹,广泛应用于服饰品中。

从元代北方地区出土的绣品情况看,以莲花纹为题材的绣品占比很大,以隆化鸽子洞出土的绣品最为典型。其中彩绣鸟禽花卉纹枕顶、彩绣花蝶镜衣和补绣朵花圆形饰件等绣品中莲花纹样外型简洁优雅,花瓣饱满,多以正侧面形象突出表现莲花特点,为元代蒙古族刺绣中莲花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莲花纹样越来越向世俗化发展,元代带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十分盛行,象征着圣洁的莲花纹也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如莲花与鸳鸯、双鸭等成对禽鸟纹样的结合多有夫妻和睦,幸福美满之意;莲花与婴孩的组合有“莲花化生”和“连生贵子”等寓意,寄托了女子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另外,元代蒙古族受中原文化影响,对具有富贵吉祥寓意的牡丹纹样极为喜爱,成为蒙古族刺绣中使用较多的纹样,其造型在前代纹样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独具时代特征。元代牡丹纹造型丰富,特征鲜明,简洁大方的纹样体现出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牡丹富贵平安的寓意也是其在元代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带有美好寓意的桃花在元代蒙古族刺绣中一般作为辅助纹样出现,桃花的花瓣呈瘦长型,外观优雅,不同刺绣技法体现出的特征不同,隆化鸽子洞出土的彩绣桃花芯百纳料片由20片不同颜色的料片拼接而成,在中间的蓝色暗花绫上用辫绣技法绣制出一朵饱满的桃花纹,并用缠枝绕纹样一周,这种简单大方的特征体现出元代蒙古族粗犷的刺绣风格。

元代蒙古族进入中原后,接受了许多典型的中原刺绣题材,在风格、技法和蕴含的吉祥寓意等方面更为写实、精致,所绣之物多以展现纹样本身的自然特征为主,进一步向世俗化发展。

2、“满池娇”影响下的禽鸟纹样

元代蒙古族刺绣中禽鸟纹也是应用较多的一类纹样,受宋代“满池娇”纹样的影响,禽鸟纹常与植物纹样搭配出现,组合成带有吉祥寓意的刺绣题材运用于服饰品中,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审美价值的体现。元代出土的蒙古族绣品中禽鸟纹所占的比例较高,主要有鸾凤、白鹭、大雁和鸭、鹅、鸳鸯等水禽类纹样。

凤鸟和鸾鸟皆为祥瑞的象征,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尊贵的象征,在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后,宋代的鸾凤纹已成为纳福迎祥的吉祥纹样,其表现形式也逐渐程式化,鸾凤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发挥。元代蒙古族进入中原后,作为吉祥鸟的鸾凤成为统治阶级和贵族十分喜爱的纹样,常在蒙古族刺绣中作为装饰。

元代蒙古族刺绣中还常出现由水禽纹和花卉植物纹样组合成的池塘小景,此类纹样主要受宋代“满池娇”的影响。宋代满池娇纹样应用十分广泛,是纺织品和瓷器中的常见纹样,具有表现家庭幸福、夫妻和睦的吉祥寓意,水禽纹常常成对出现,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3、其他寓意丰富的吉祥纹样

除植物纹和禽鸟纹外,元代蒙古族刺绣中还有其他带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它们大多以辅助纹样的形式出现,起到衬托主体纹样、填充画面的作用,而他们与主题纹样的结合也呈现出不同的吉祥寓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纹样题材。

元代刺绣中也有童子纹和人物故事纹,他们作为辅助纹样装饰于花卉禽鸟纹中,更添生动活泼的意趣。童子纹在宋代常应用于服饰品、瓷器和其他用品中作为装饰,主要造型为孩童手持莲花或站立于莲叶上的形象,多穿插于花卉纹样之间,风格较为写实。

蒙古族刺绣纹样中出现最多的辅助纹样有蝴蝶和山石等,尤其以蝴蝶最为常见,这些辅助纹样的出现不仅填补了缝隙,使构图完整美观,其具有的美好寓意也是人们情感的展现和寄托。蝴蝶作为常用的装饰纹样,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元代蒙古族刺绣中多将其与四季花卉、山石和禽鸟纹进行组合,体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结语

元代蒙古族刺绣纹样多以自然元素为题材,在袍服、衣袄中,纹样常装饰于两肩或领口、袖口处,其自由灵动的造型体现出蒙古族简单、直白和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质朴的技法和简洁的纹样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出元代蒙古族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

随着宋代纹样逐步向世俗化、平民化发展,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逐渐盛行,许多纹样都寄托着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万事如意等美好期盼。元代蒙古族刺绣在与其传统文化的交流融合下,结合本民族特征,吸收中原汉族丰富的刺绣技法和带有吉祥寓意的纹样,使其刺绣呈现出兼具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的新特征。吉祥纹样的应用也反映出元代蒙古族独特的思想特征和审美心理。

 

大地里、水田中,秧苗刚露头,而在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每天从凌晨开始,鲜茸交易市场的熙攘来得比农家的炊烟还早,每年入夏时节,正值养殖户采茸季,采割、加工、销售,家家都在丰收的喜悦中忙碌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在这里,人气火爆,每天交易额都在千万元。而鹿乡镇主街两侧的几百家专卖店一直到很晚才能安静下来。鹿鞭酒、鹿茸片、鹿胎膏、鹿筋、鹿心、鹿肉熟食……每家专卖店的产品线下线上销售都很火爆。

这是如今双阳区梅花鹿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幕幕。双阳区正全力向打造百亿级梅花鹿产业目标迈进,助力吉林省打造千亿级梅花鹿产业。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双阳区区梅花鹿总量达到32万头,养鹿户1.3万余户,年产鹿茸500余吨,鹿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亿元,今年年底将达85亿元,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百亿元的目标,并助力全省打造“千亿级”梅花鹿产业。目前,全区鹿只存栏、鹿茸总量、鹿茸单产、鹿茸优质品率和出口创汇额始终居全国各县(市)区首位,是全国最大的鹿产品集散地——深耕百亿级产业,双阳一直在努力!

双阳正大力推动梅花鹿产业养、研、产、销、游全链条发展

锚定高质量全产业链——

构建“1355”的发展格局

5月16日,双阳区城市品牌形象发布——一只萌萌的小鹿,成为双阳的专属IP标志,并发布综合宣传语——“中国鹿乡,自在双阳”,以及旅游宣传语——我在双阳迷了“鹿”。这是双阳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典范进行的一个顶层规划。进入双阳城区,人们处处可见到与鹿相关元素的雕塑与城市设计。

双阳区梅花鹿产业快速发展,直接来自对其战略性、高质量发展的考量。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梅花鹿产业发展是我省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选择。省市近几年先后出台了《吉林省梅花鹿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梅花鹿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制定了相关政策,为我省梅花鹿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双阳区便趁势而上。

“着力建设梅花鹿‘规模养殖、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特色文化’五大基地,加快建立梅花鹿的溯源系统、鉴定系统,科学制定鹿副产品加工标准、定价标准,全力打造面向全国的梅花鹿产品和东北名优特产集散中心。”双阳区委书记曲春雨表示。

近年来,双阳区委区政府推动梅花鹿产业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鹿业专班成立后,突出园区引领、项目支撑、政策扶持、要素保障,拉动梅花鹿产业呈现规模扩大、效益递增的态势。同时,双阳区坚持三业并举、三产融合思路,全力以赴抓养殖、上项目、深加工、建市场、强科技、扩宣传,推动全区梅花鹿高质量发展,全区鹿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了70亿元。

今年是双阳区打造百亿级梅花鹿产业部署的关键之年。双阳区鹿业专班组长韩玉明说,今后一个时期双阳将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集群式发展的思路,扛起全省千亿级梅花鹿产业使命担当,为“三力双阳”建设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按规划,双阳区梅花鹿产业的总体目标是:构建“1355”的发展格局。“1”,即打造“中国梅花鹿第一乡”品牌。“3”,即构建“市场质量检测、产品标准制定、行业价格制定”三个体系;第一个“5”,即着力建设梅花鹿规模养殖、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特色文化“五大基地”;第二个“5”,即全力实现全国鹿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产业集群核心区、全国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区、全国梅花鹿产品集散中心区“五区同创”,着力争当全国梅花鹿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者,助力我省打造千亿级梅花鹿产业。据规划,2023年,全区梅花鹿发展到37万只,鹿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5亿元;2026年,梅花鹿存栏力争突破50万只,梅花鹿产品市场份额占全国30%以上。

双阳区建设的标准梅花鹿养殖场

良种芯片——

科技赋能

产业“底盘”扩容

“我们这里大多数店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通过养殖、加工、销售等进行融合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条让鹿产品走得更远,产品不仅卖到了全国各地,还销售到了国外。”长春市乾通鹿业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娇说。

在双阳区,上下一个共识是:要想产业发展好,不能依靠出售原料及初加工产品,更需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向科技要效益,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在科学养殖上,双阳区突出“精养鹿、养精鹿”,支持梅花鹿养殖企业,开展梅花鹿扩繁养殖场标准化设施建设,加大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力度,目前全区有东大、博文、佳盛麟等超千头的养殖场8家。在良种繁育上,全区良种登记备案企业9家,连续多年开展了梅花鹿人工输精,完成梅花鹿人工输精超万例,冷冻贮存优质双阳梅花鹿精液超4000管,有力推动了产业底盘持续壮大。在养殖模式上,探索“集中+分散”养殖相结合,创新在以鹿乡村为代表的村书记领办鹿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带动鹿农鹿企养殖。在土地利用上,探索实施“点状供地”政策措施,加快推动鹿业养殖项目落地。在资金支持上,近期推出了以梅花鹿养殖为主的专属授信贷款,目前已完成授信311户、授信额度5429万元。

双阳区调度重点企业(项目)申报国家梅花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东大万头梅花鹿养殖扩建项目、世鹿鹿业5万头鹿屠宰加工项目建设,目前全区从事梅花鹿产品加工企业50余家,其中深加工企业20家,各类企业标准200余个,生产加工十大类千余个品种。

近日有好消息传来,双阳区长生鹿业成为我省近期首个获批的以鹿为原料开发的“健字号”产品企业。目前,双阳区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鹿业企业18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8家。双阳区深化科技研发,参与编制14项梅花鹿系列吉林省地方标准,开展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梅花鹿产业科学家工作站建设,目前域内拥有东鳌鹿业、世鹿鹿业、金荷药业、华泰鹿业、鹿业生物等众多鹿业科技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户、省级科技创新中心1户、2022年入库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户、吉林省“小巨人”企业5户、长春市“小巨人”企业16户。目前,双阳区各类鹿产品经销网店及企业已达千余家。主要采取平台供货、直播带货、电商卖货方式,年交易鹿副产品达7000吨,产品销往国内外。

梅花鹿节是双阳区的品牌节庆活动

产业+文旅

打造对外宣传的“金名片”

双阳区的城市标志在外形上体现了“双”字与“鹿”元素的融合。将鹿产业深嵌旅游业,挖掘文化内涵和外延,注入发展新活力,是双阳区的一个执念。

中国双阳梅花鹿节等系列活动,已在双阳区连续举办多届。拍摄了投资超千万元的以梅花鹿为题材的电视剧《鹿鸣春晓》,建设了投资4000余万元的梅花鹿博物馆,实施了投资1.7亿元鹿乡特色小镇建设工程,打造了投资10亿元的富有梅花鹿元素观光为景点的神鹿峰旅游度假区一期,双阳梅花鹿已成为长春市、吉林省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走进中国双阳梅花鹿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白鹿雕塑。这尊白鹿雕塑是根据鹿乡镇信家村村民杨立国养殖的梅花鹿诞下的白鹿原型制作的。除了白鹿雕塑,馆内的百鹿角墙、鹿角椅、鹿角工具及鄂温克人鹿皮搭建的帐篷等,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展品让人眼前一亮。一件件与梅花鹿相关的老物件印刻着双阳发展的痕迹,讲述着家乡的故事,见证着鹿文化的发展。

双阳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双阳区将做好“鹿文化”这篇文章,计划建设全国最靓的特色文旅基地。开展特色精品宣传、讲好鹿业故事,多措并举强宣传、塑精品、赋内涵,努力形成双阳鹿业发展的强磁场,引领、辐射和带动吉林省乃至全国梅花鹿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双阳区、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