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心意六合拳《http:taoba518taobaocom

心意六合拳又称守洞尘技。故名思义,由于此拳术是由心生意,又由意传化为拳招,故又名心意拳。

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的。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的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寺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朝盛行于少林的拳深入研究。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后来,心意六合拳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六合拳一大支流。

在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心意拳的演练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含意的。在招式方面多为单式,而套仅四把捶一套,也有后得所创的二把半等等。六合还指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这六式相合

[编辑本段卢式心意六合拳

卢式心意六合拳源于河南心意六合拳,源于一代师——卢嵩高武术大师对传统武术开创性的继承与创新。卢师是沪上心意六合拳的开山鼻祖,在沪享有第三代“拳王”的美誉,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交流中,拥有自己鲜明特点、独特风格的卢式心意六合拳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形成并广为流传,开创了中国武术一派之先河。

卢师, 生于年,河南周口人,于年上海。自幼拜河南心意六合拳第七代传人——袁凤仪老师为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二十六岁时已是武艺超群,被河南周口得胜镖局聘为镖师。上世纪初移居上海,因缘际会,卢师又结识了心意拳第六代传人——丁仁老师(河南山坡人),得其真传,但不以师徒之称。

卢师于二十世纪初期在沪传授武术时称:“心意门”当时河南也称“心意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改称:“心意六合拳”而后“心意六合拳”才在大的范围内传开。

[编辑本段宋门心意六合拳

蚌埠的武术界分为宋门、胡门、郭门、房门等等,创始人分别为宋国宾、胡德山、郭九兴、房英龙等人。

宋门敬仰岳飞,相传其心意六合拳为岳飞创造。投入宋弟要先向岳飞画像叩九个头,再向老师叩九个头,后再向大师兄、二师兄各行三个礼,并“对师傅忠孝,对师兄弟,为人讲礼义”。入弟须崇尚岳家武德,以《心意六合拳谱》里的七言诗为古训:“心意六合拳不乱,许多奥妙在其间,若传狂徒汉,惹是招非保身难”。宋门的练拳歌诀是:“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势,鹰捉四平足下抛”。

[编辑本段山西六合心意拳基本拳法一

专门锻炼肺脏的拳术——劈拳

劈拳配肺气要凛,归手太阴肺经,属金为阴,在志为魄,为相辅之官,治节出马。司呼吸朝百脉,调一身之气,在人体好比治理国家的宰相。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起落,有捧撑掇碟之势,其形似斧非斧。其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君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劈拳的动作,可以促进手太阴肺经的经气,使肺活量增加,两臂肌肉和关节韧性力的增长,气足神旺,伸缩力也大。反之,拙气、拙力、怒气、填胸,不徒无益反而于肺部有害。所以,拳家用劈拳来锻炼肺脏,即以“金”来代表。土是之本,准生克之理,土能生金,把劈拳列为拳之首。

要领

抽身掉膀,气足宽胸,起落不分,顾打一气,上挤下攻,放胆即成。

歌诀

任督循环气归根,摩经抱掌肺凛冲;着意曲池开门户,挤劲着力劈胸中。

练法

.起手由横拳出势先将两手往后收,置于心前,作顾法防守之势。同时,随曲就伸,两手摩经入而复出,前手成掌形,有把握对方手腕之意,后手也成掌,在左臂里藏着,起两臂互助的作用,两肘紧夹两肋,不可放松离开,要做到未曾动手,肘领先肘要用劲,两掌由心而起,由口而落,形成车轮滚滚旋转以打立体,挤劲往前进,体重打体轻,运动如车轮,起亦打落亦打如水之翻浪,滔滔不断。同时,前足解危寸踩,用以先发制人,右足进步往前攻,形成顾中有打的形势,两眼注视前面的敌人,随机应变以防不测。

.落势后掌从前掌中劈出,击对方肺部,试其气力虚实,从根本解决对手,这是以气击气,以形击形的运动。同时,后足进步顾敌前足踩其后足,形成手足、肘膝、肩胯均打,尾闾下坐,气沉,踩扑发抖绝劲。落时,手要和心位齐,保持中平姿势,不偏不倚,稳定重心,造成落即打,打即落的意思。

.回身势左手在前,则右后转身,右手在前则左后转身。转身时,左足在前,则倒插右足,缩小目标,减少背后。速落而右后转急起,形成“三回九转是一势”之意,同时左足寸踩,右足后退。如是,循环。

.收势到了出势原地,先退右足,后退左足,两足并齐,成预备立正姿势。

专门锻炼肝脏的拳术——崩拳

崩拳配肝气要顶,归足厥阴肝经,属木为阳《体阴而用阳》。在志为魂,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好比有勇有谋的将军。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出入,有舟行浪头之势,其形似箭非箭。拳谱云:“身如拏弓发,手似百箭穿。”其经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崩拳的动作,可以促进足厥阴肝经的经气具有舒肝理气,解郁、调血和胃的作用。如果崩拳锻炼逆了肝气就会郁结,脾胃不和。故拳家用崩拳锻炼肝脏,即以“木”来代表。准生克之理,金能克木,把崩拳列为拳之二。

要领

身如弩弓,手似百箭,出入中道,紧密相连,一鼓作气,勇往直前,起落箭钻,步法不乱。

歌诀

崩拳出入不离中,出手似箭向前攻;肝气顶发转斗劲,五弓齐发六合成。

练法

起势同劈拳。

.起手由横拳出势开始顾法即以寸步为先,先进左足,右足跟着也进,成入步合膝势,同时左掌把握对方手腕,右拳从左手上打出,这是曲中求直,柔中生刚的意思。同时左手用掌打击,对方,但两臂必须平均用力,在左右手同时击中对方的一瞬间,右手往回收,形成对立统一,两手互助的作用。出入掌拳时,必由中道而行,一出一入,步法不乱,好像舟行浪头一样。

.落势第一手用拳打出并腿,好比身如弩弓,手似箭的样子。第二手用掌落下对方,形成落势。起势落势没有明显的界线,好比大海浪滔,起也打落也打,如水之翻浪。

.回身势接上势左足向右横扣,同时右后转身,两手同时钻横,右足扭横蹬出复收,两手变掌一齐落下,成剪子股擒拿势。两手互助,协调力均,出手连成一气。

.收势巡回,到了出势原地,先退右足,后退左足,两足并齐,还于原地,成立正姿势。

专门锻炼肾脏的拳术——钻拳

钻拳配肾气要敌,归足少阴肾经,属水为阴,先天之本。在志为志,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精充盛则身强体壮,精巧多能,是作用强力的官。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上下,有山倒岭塌之势,其形似闪非闪。其经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后,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钻拳的动作,可以促进足少阴肾经的经气使先天之本肾脏发达。肾脏在人体主藏精、发育与生殖,主纳气,主生骨、生髓的作用。钻拳专门练人体肾脏,肾精充沛,骨骼坚固,毛发光泽,牙齿坚固,性功能强。反之筋骨瘘软,阳痿早泄,腰脊不举,骨枯髓减,牙齿脱落,呼吸困难。钻拳的关键是腰起而钻,使肾水往上提滋润心火不使心火过亢,《古人称之为:“抽坎补离”,相通心肾二经之气》,使人体心肾相交,水火济既,达到人体“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所以拳家用钻拳锻炼肾脏,即以“水”来代表。准生克之理,金能生水,把钻拳列为拳之三。

要领:

顺步钻拳后足蹬,发劲全凭两肾宫,腰起而钻,起侧落坠,肾起心落,腰为。肘手同攻,腰胯用劲。

歌诀

钻拳属水易,奥妙全在肾中求;水火相济久长练,肾壮体强可延年。

练法

起势同劈拳。

.起由横拳出势先用寸步为先,制敌前进,同时又将左臂收而复出,卸彼之力,两手心向上,随缩就伸成护己上节,捉拿对方之意,同时左足尖向左扭,约成四十五度,裹胯、提胸,尾闾,手足都用顾法,敌不易乘。顾上击下,横竖相济,不怕,取胜一举。

.落势 右拳从左臂下打出,拳击对方下颏,肘击对方拳肘同时击中为要,同时右足往前进对方前腿,左足随后跟,前进者为攻,后跟者为守。当右足前进时,左足要极力蹬地,起反射作用,自然前足力大,即有沉重之力。后足跟随,任其自然不须用力,要形成单重之势。。

.回身势右掌和右足在前则左后转身,左掌和左足在前则右后转身。后手从口中钻出,以横拳顾对方从背后之。身向左后转时,左掌和左足,仍是在前。

.收势 同劈拳。

专门锻炼心脏的拳术——炮拳

炮拳配心气要沉,归手少阴心经,属火为阳,在志为神。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心意识思维活动,是人体的最高首领。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开合,有江水排岸之势,其形似炮非炮。其经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炮拳的动作,可以促进手少阴心经的经气活力。心主血脉,心气旺盛,使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从而供应的需要;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而有光泽。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则清晰,思维敏捷,充沛。反之,心气不足,心血亏少,脉细弱,面色白而无华,出现失眠、多梦、健忘、不宁等。炮拳的关键是心气向下沉,用心火温煦肾水,不使肾水过寒,这就是人体:水火济既,心肾相交,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炮拳练对了,心地敏明;练错了,头脑昏晕,心中少智。所以拳家用炮拳锻炼心脏,用“火”来代表,准生克之理,水能克火,把炮拳列为四。

要领

拗步挑顶,束展功;身体束小,往里攻;足先手后,才。

歌诀

炮拳原从心火生,拗步出手正当胸;心沉开合来应敌,挑顶束身缩展功。

练法

.由横拳出势 先寸踩左足解危,急进右足,提左足并于右腿形成步踩三角,安全自己,同时将左手收回置于心前。随起就落,随束就展,向左,左足在前,右足后跟。眼看前方敌人,敌击我头部,我用左手臂挑顶顾头,右拳打出,成十字拗步正当胸形式。己身体,不高不低,两肘夹住两肋,劲由发出,轰然爆发,就如江水拍岸。

.落势右拳打出,如同射箭一样。左手上顾,转劲急合,一攻一守,互相交换,左右纵横。提右足并于左足,准备向右前攻。

.回身势左手在前,则左后转身。右手在前则右后转身。转身的时候,后足倒插,步踩三角成偷步丁字形式。左手在前,则插右足。右手在前,则倒插左足。同时延长了距离,解背后的,安全自己。照这个方法,才为适当。

.收势 巡回,到了出发地,先退右足,后退左足,还原立正。

专门锻炼脾脏的拳术——横拳

横拳配脾气要入,归足太阴脾经,属土为阴。在志为意,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主司消化、吸收、输布和贮藏。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团聚,有车行壕沟之势,其形似弹非弹。其经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脏位于中焦,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健运主升,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在心肺的作用下化生气血以濡养。脾气充盛则能统摄血液,使之循行于经脉之中而不外溢。四肢肌肉得脾气输送的营养肌肉丰满,轻劲有力,口唇红润光泽。反之,脾虚,便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倦怠消瘦,四肢无力,口唇淡白不泽,面萎黄,出现种种出血病如便血、崩漏、肌衄、紫斑等。所以拳家用横拳来锻炼脾脏,脾属土,是后天之本,是五脏之根。以“土”来代表。准生克之理,火能生土,把横拳列为五。

要领

脾主中枢,左右明拨,横以济竖,竖以横用,相合,练成一气。

歌诀

横拳配脾注练根,钻横压顺寓其中;练到混一气,引动四两拨千斤。

练法

起势图劈拳。

.起势及落势先由横拳出势,左足寸踩,左手变为阴拳,向前钻出,顾住对方。后手变为阳拳,用拧丝劲,从前臂肘下横,即变为合抱之拳。左手在前,则左足在前;右手在前,则右足在前。前拳解危入,而后拳击。入者变阳,出者变阴,相合,求中和之道,可以对方,形成了落势。横拳起落没有明显的界线,左右滚转,其形似弹,混元一气。

.回身势左手出则右后转身,右手出则左后转身。转身时,左手在前,则倒插右足,右手在前;则倒插左足。转身和劈拳相同。

.收势 同劈拳。

小 结

拳法之意本,生克里边变化精;

学者要知真消息,只在眼前一寸中。

拳是六合心意拳中的五个大纲。是以性能和作用取意的,而不是象形以的。所有拳的形,是根据人体生理自然,配合人体内脏各部机能,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而不可须臾失调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内部各脏的机能,在不断的运动中,得以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身体就会健康,技艺也能达到上乘。后学的人,务要虚心学习,细心专研。

一劈拳是导引方法 动作是前挤后掣上拥下压的正立圆形,要注意一气的起落。

二崩拳是催进方法 动作是前出后入,钻翻的循环圆形,要注意一气的出入。

三钻拳是潮济滋润方法 动作是曲中求直,先高后低的小立圆形,要注意一气的上下。

四炮拳是排挤方法 动作是左右顾打的斜立圆形,要注意一气的开合。

五横拳是辗转方法 动作是左右滚转的圆形,要注意一气的团聚。

[编辑本段山西六合心意拳基本拳法二

十二形拳的意义

六合心意拳中的十二形拳,是六合心意拳的创作家,跋山涉水,考查水陆,择性残力猛的大动物,选飞翔灵敏的小飞禽,按照它们适应,自卫觅食的特殊本能,以锻炼人的心身,使人体用兼备、智勇双全。以动物之所长,益我之所短,不但能健康身体,而且有抵御外侮的要意。同时也能训练人的德、智、体各育,得到优越的发展。如:虎有扑食之勇,又有坐窝之势,有跳跃之猛,又有越岭之能。鹰为猛禽,力威而猛,捉拿展翅是其功能。猴生长在山林,其攀援纵跳、眼光捷速,体躯活泼,无有出其右者。蛇乃阴类,其性最毒,虽说有拨草之巧,而其盘旋曲伸、气之吞吐、节之灵通少有,其独能者,未着物时似甚无力,气则,一与物遇,则一触即发,胜夫。鸡虽禽类,其沉静,神光寂暇之势,也莫过于此。凶龙乃麟虫之长,其或大或小,伸缩,遍体灵妙,变化不测之奇能,是其天然之性能……不论虎扑、龙游、马奔、熊靠、蛇的拨草、猴的纵跳刁抓、鼍的浮水之精、的竖尾之力、鹰的捉拿之劲、鹞的穿林之术、鸡的欺斗之勇、燕的抄水之妙,都有它们擅长一技的本能,我们都悉取而习之。在日常锻炼中做实际操演的功夫,使人一贯,意志集中,其内,整饬其外,不徒力争,要以智用勇。不只是健康身体,而且还要取胜于人,不受他人的无理。拳谱云:“盖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拳术始教,即凡全体之式,之形,莫不由于数式数形,而时习之,以求乎其术。至于用功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之精粗无不到,吾拳术之大用无不明,十二形拳法能于此故不难也。”

古时称六合心意拳为五纲十目,即:、十大形拳的练法。此取法于《易经·五门十变》,即:十天干合为五,分而为十;五门:金、木、水、火、土。十变:十天干的组合变化。如:甲乙木、丙丁火、庚辛金、戊己土、壬癸水;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戊阳土、己阴土、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十干化合统运:甲己化土,乙庚金,丙辛水运,丁壬木,戊癸化火为客运,五音太少分。这就是、十大形的原理,古人称,“五纲十目”。后人根据人体生理功能以应,二时、十二辰、十二经脉,又创造出鼍、二形成为十二形拳。

十二形拳,是六合心意拳中的十二细目,是象形而取意的,而不是象形以取形的。取十二形长于人之特殊本能,(慕)其长而补人之不足处,合拳法以为取胜之基。如果能尽十二形拳之妙用,身体何患不能健康,技击艺术又怎能不达神化之境呢千万不可将十二形拳庸俗化:练猴形拳,主要是取其心敏意捷,纵跳灵活,做为以灵敏而化制拙笨,以足智而制鲁莽。在拳法上,取其刁抓、意发神速,神妙莫测、乘机取胜的优点。如果把猴打滚、捉虱子、抓耳挠腮的动作也称之为猴形拳,就毫无意义和价值了,其它形象拳也如是。后学青年务必慎之认真掌握以上形象拳的要义,不盲目乱学不知所以。要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细心专研,攀登奥妙无穷拳术的神化之境。

龙形拳

龙是最灵、最神的爬虫类动物。身长气壮,升降自如,且有搜骨之法。本拳即取它这一本能特长,象形取意,演练而成拳,命名为龙形拳。意欲使人身体伸缩、曲折自如,收升降灵敏运用莫测的效果。其劲起于承浆和虎形的气相接。此拳练顺了,可使心火下降,身体灵活。练的逆了,就要阴火烧身,动作呆滞,学者不可忽视。

要领

升降自如,盘绕曲折,身势空穹,如沾细雨,如披清风。化劲,注意,不拙不滞,搜骨法精。

歌诀

无意无必火潜水腾,人我莫测气概犹龙。松如绳系精微四布,忽隐忽现如蛟似龙。

练法

.横拳出势提起左足尖向左斜横,足心离地,足小趾着力。右足扭直,足掌着地,足跟提起。两臂起如肩平,左手收回,右手前出,随曲就伸,引进落空。小腹放在左腿上,两目注视前敌。右手大、食、中三指向前爪拿,就如龙下降一样。同时头领虚顶,含胸实腹,穹腰束胯,提肛挺项,引气注于,徐徐四达,至于五心两手足心和头顶心,心平气和,不可用拙力、怒气、填胸助长。

.换势由前势右手收回,复向前伸出右手,同时腰中挺劲,两肋齐举,身向上升。两足前后互换,如龙高起的形状。落下时,前足先落,后足后落和前势一样唯左右互换,右手收回,左手探爪,小腹放在右腿上,左手大、食、中指向前爪拿,如龙形下降一样。换势时,头随身上顶,腿随手向上,下腭微向前伸上提,成手顾足踢之势。反复次数不拘。

.回身势收势仍还原出势,右手左足在前,则身向右后转,仍把右手伸出顾敌,用左手打出,形成龙形之势。巡回到出势的,还原收势。收势动作同前拳收势,后均不重复详述。

虎形拳

虎是山中食肉类动物,它身长大,扑食勇猛,下定决心,毫无顾虑。本拳即取它这一本能特长,象形取意,演练而成拳,作为强身制敌之用,命名为虎形拳。

虎打堆身之劲,发于臀尾。拳顺可清气上升,拳逆则浊气不降,督脉不通。督脉为百脉之源,督脉通百脉皆通。督脉又有阳脉之首之说,所以练虎形拳,有虎离穴之势,即是本着这个道理。单就“离”字讲有两层含意,为动词,是离开的意思;离在中为离卦,代表三火,是阳气温煦的动力。

要领

要练出骨的勇气,骨是勇的根本,勇从骨而出,骨不支勇,则勇无从而生。强项怒目,双掌猛扑,抱头前进安全鼻、目、耳、舌、口,腰为,用劲。

歌诀

提督贯顶肝气调舒,登足颠步掌爪齐扑;肘起掌翻后臀坠碡,脚先手后六合一体。

练法

.横拳出势做防敌出冷手的准备。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在前者应敌,在后者防守。身体,不偏不倚。敌从左侧,我即将左手收回,顺其力的方向,引进落空,使他无着力的地方。同时,先寸踩左足,急进右足,抢身抢上和敌人成十字形状。这时敌人失利,我即乘机,举起两臂,形如抱石投水,手由心而起,由口而落,闭住向前猛扑,形成虎抱头之势。拳谱云:“三口并一口,打人如同走。”若敌人目标转移,我即随机应变,以防不测。总之,口对口一直走。虽看正是斜,看斜却是正也。

.落势接上势两拳由钻出举起,势如霸王举鼎,到口变掌翻落,形成老虎坐窝之势。同时,右足在前进,左足猛蹬,以速度和体重逼人,足先手后,手扑身坠,也可说虎打堆身之劲。但两掌须间隔分离,落如分瓶一样。左右互换。

.回身势 左扑则右后转身,右扑则左后转身,步法和炮拳回身相同。同图唯方向相反

.收势 回到出势原地,选退右足,后退左足,还于原地。不使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猴形拳

猴本猿属,产于温带的山里。山西省晋东南和我国西南各省,产地很多。它心敏意捷,善于纵山越岭,跳跃灵活。本拳即取它这一本能特长,演练而成拳。作为以灵敏而制笨拙,以足智多谋而胜勇猛鲁莽,故命名为猴形拳。

猴形拳练人的心脏。练的顺了则安静,足智多谋而形色纯正。若练的拳谬,则心摇神乱,而形色失和,手足无措。学者必须注意。

要领

心平气和,身体灵动,足智多谋,坚定,敏捷迅速,灵活机动。

歌诀

外应其动内守其静,意发神速乘机取胜;以巧破拙以智胜勇,神妙莫测取法猴形。

练法

.由横拳出势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作防守之势。敌从左面,我即外应其动,以左手捉拿,以右手抓打,同时右足垫步,提起左足用膝打。立即将左手和左足齐落,做到手抓足踩。

.换势敌人从左侧进攻,我即将左足向后方撤退,成步踩三角以解对方之危。同时,右足提起足尖点地,右手自左肘下钻出,暗用刁扒,但两手要平,不宜一高一低。敌从右攻,我即用左足垫步,提起右膝攻敌小腹,左手抓打。同时,右手和右足齐落,形成手抓足踩之势。敌人右侧进攻,我即将右足向后撤退,步踩三角以卸对方进攻之力。同时,左足提起足尖着地,左手自右肘下钻出成倒撵刁扒之势。换势左右相同,最后练到正面,进左足垫右足,提起左膝,同时以右手抓打,左手置于心前,紧连左手左足齐落成抓踩之势。

.回身势左手左足在前则右后转身,右手右足在前,则左后转身。右转身时,右手刁扒,同时,左足后退,右足足尖着地同时垫左足提右膝,左手上抓。紧连右手右足落,成抓踩之势。

.收势同劈拳。

马形拳

马现成家畜,原系野生草原山野,是食草类动物。马体力健壮,四蹄如铁,疾奔如飞。如遇敌时,尾乱乍,踢撞爬扒,敢和虎豹作斗。后成家畜,性情良驯,任重致远,持久不怠。一旦上阵,奔跑迅猛,有疾蹄之功铁蹄的意思。本拳即取它这一本能特长,演练而成拳,作为御侮之用,命名为马形拳。

马形拳练人体脾脏,脾藏意,脾动大力攻。马形拳练的顺了,则意定气平,有毅力有持久力,耐力强。拳练谬了,则意妄气乖,缺少信心和耐力,动作缓慢,手足不灵。

要领

提气用力,合于意气,呼吸,施于四体,双拳齐出,俯身崩击,意直,气势磅礴。

歌诀

提气由腮崩出,唯力唯德疾蹄爬踢;肺脾舒畅调节呼吸,心存良骥勇猛。

练法

.由横拳出势左手和左足在前,右手和右足在后,前者应敌,在后者防守。敌从左侧进攻,我先寸左足,扼敌前进,复急进右足,有义马引之意。然后,再进左足攻敌,双掌变拳由两腮打出,但要两拳相平,不可一高一低,拳由口落闭住,一顾一打不可分离。

.落势 两手起钻落翻;护腮而下,成阳盖阴打的拳势。

.回身势左足在前,则右后转身;右足在前,则左后转身。转身的动作和虎形相同。

.收势巡回,到了出势的地方,先退右足,后退左足,两腿并拢靠齐,还于原地。

鼍形拳

鼍,是甲介的一类,乃鳄鱼之属,为两栖类动物,俗称一猪婆龙。长逾数丈,鳞甲都很锐利,凶猛异常,善于浮水。而捉食鸥鸟是它灵捷的技术,超过一般动物。本拳即仿它这一本能特长,演练而成拳,命名为鼍形拳。

此拳在人体内配肾,肾水上升能散心火,消饮食,活泼之筋骨,融体之拙气拙力。拳顺,筋骨能转弱为强,易笨拙为灵巧。若拳谬,则手足拘束而筋骨固涩不通,于身体有害。学者宜特别谨慎。

要领

灵通于背,活泼于腰,调筋练气,曲中求直,左右分合,连成一气。

歌诀

运腰固肾舒臂领手,内存机警外示笨拙;曲中求直擒拿刁扒,固筋练气如鼍运技。

练法

.由横拳出势先将左手收回,置于心前,变作守势,是用分力化彼之劲,而做守势。同时,随曲就伸,一顾就打,左手和左足齐向左方前进,左足着地右足后跟,形成了顾中有打的攻势。但在未打之前,先将左手起于左侧,由钻出而外翻,右臂随至胸前,如鹰捉形势。两肘下垂较重,大拇指和食指伸开,余指都要弯曲。左右互换,动作相同。虽有手之分合,臂有曲直,劲有刚柔,总是一气连环不断,上下一致才好。

.落势左手左足在前,用分力顾,合力打。打的时候,手足齐到,就成了落势。右手右足在前也是一样。

.回身势当出左手和左足时,则倒插右足迅速向右后转身。同时,右臂从左胸侧钻出向右面打去,右足也向右迈去,左手和左足跟随。右势转身则插左足,动作是左臂从右胸钻出,向左面打出,左足也向左迈出,右手和右足跟随。

.收势 巡回,到了转身后的地方,先退右足,后退左足,两足并齐,还于原地。

鸡形拳

鸡是野禽而变成家禽的一种动物。力大于身约有数倍,尤其腿足之力,更是强健。最善单足支撑,名为金鸡。又有振翼奋斗之勇敢。鸡在迅跑之中,两足均为提踩的动作,不论地形多么凸凹高低复杂,甚至在光滑的冰上,均能迅跑,就是其具备,金鸡,飞速奔跑中均为提踩,高度掌握身体平衡的特殊本能所决定的。本拳即取它这一本能特长,演练而成拳,命名为鸡形拳。

鸡形拳,能起足跟之气使之上升,能使头顶之气使之下降,且能散真气于四体之中。拳顺,可以补脑补髓,下可医腿足疼痛。如拳谬,使人脑力不足,健忘,手足不仁。学者应慎之,必在内行拳家指导下。

要领

昂首提胸,神气贯顶,提腿翻足,进步磨胫。真气内存,以智胜勇,提踩有力,腿快足灵。

歌诀

提胸下腰练鸡腿,任督循环注;提膝望怀踩有力,发人在其间。

练法

.由横拳出势敌人从左侧攻我左手先锋,我即用以柔制刚之劲向彼拿把,同时,右足迅速前进过左足,伸出右手攻打敌人。提左足并于右腿成右金鸡,手要和足齐起。敌从右侧攻我,我即用顾中有打的方法,缩中有打的妙艺,右手收回卸彼之力,左手从右手上打出,左足前进,成手打足踩的一致动作。要点:此时务必挺腰、提肛、竖项、头领,身体不可,往前一直而行。两手常摩擦,两足踝紧贴,意在不容彼有插手立足的地方。但手足出入,必由中道,以免失误。

.落势左手左足在前,是应敌顾法,右手右足上前,是攻敌打法成右金鸡,右手左足同攻。左手左足、齐落成手打足踩之落势。

燕形拳

燕是候鸟,来去都有定时,体小翼长,嘴短足健,尾分歧叉,善于飞翔,闪避折转,非常灵活,尤具燕子抄水之特殊本能。本拳即取它这一特长,演练而成拳,命名为燕形拳。

燕形拳在人腹内,能取肾水和心火相济,能活动之气,充塞。若拳顺,则四窍开,足,脑筋强。如拳谬,则气滞,身体拙重,经脉涩滞不通。

要领

身体灵动,伸缩莫测,运用腰脊,气血顺行,束长如一,肾水充足。

歌诀

翻身抄水提肾固腰,闪身亮翅降心补脑;钻天观顶抄水视足,提取肾精燕形冠甲。

练法

.由横拳出势先将应敌的左手收回,右手从左臂下伸出,刁拿对方手腕成领手之势。同时,身体向右后转仰,右臂肘用力随身从右面画一圆形。左手顺左腿下势从左足上钻出,形成燕子合翅。进右足成剪步,右手从下而上撩打,形成燕子抄水。上左足,右手顾上,同时左拳随左足崩出,成左顺步炮拳。再上右足钻拳,成燕子钻天势,打击对方的面部。

.落势 燕子钻天势将要成的时候,手足向下齐落,攻打对方成为落势。左右互换。

.回身势身向左后转,即伸出左手,顾背后来敌防敌进攻。同时右手从左臂下钻出刁拿对方手腕,身往后闪,画一立体圆和前法相同,动作一样。

.收势 巡回到出势的地方,先退右足,后退左足,把两足并齐,成原来立正姿势。

鹞形拳

鹞是属于猛禽的一类动物,身体比鹰较小,羽翼刚健,在空中滑翔能持久不怠。鹞目光锐敏,无微不瞩,登技入林,更是它的本能特长。本拳即取它的这一特长,演练而成拳,命名为鹞形拳。

鹞形拳在人体内能收心藏气,本拳能束身缩体,躲闪伶俐。鹞形拳练的顺了,能收先天之气,入于。练的谬了,则心怒气乖,身体拘束不灵。

要领

身体活泼,束展迅速,入林似梭,登枝更巧,起落有准,用膀撞打,避实击虚,不怕强敌。

歌诀

束身而起藏身而落,穿梭入林扑撞爪捉;内敛元气外束身廓,唯小唯巧鹞形。

练法

.由横拳出势先把左臂收回,用手反拿敌小臂,同时左足迅速左扣,用右臂尺骨斩截对方之臂,立即将右足提起和左足合并。

.落势 用膀撞打的同时,右足向右前方进步,右臂前伸,形成挑顶入林之势。

.换势先把右臂收回反拿敌手腕或小臂,同时右足迅速右扣,用左臂尺骨斩截对方之臂,立即将左足提起和右足合并。用膀撞打的同时,左足向左前方进步,左臂前伸,形成挑顶入林之势。如是互换,不拘次数。

.收势 巡回,到了出势地先退右足后退左足,成立正姿势。

蛇形拳

蛇为卵生的爬虫类动物。身体圆长,粗细不一,歧舌修尾,蠕行甚速,曲伸盘绕,刚柔自如,尤其具有拨草之能,拨草之巧。本拳即取它这一本能演练而成拳,命名为蛇形拳。

蛇形拳在人体内,则为肾中之阳,能活泼腰中之力。练得顺了,体内真阳透于外部,而涣发。如练得谬了,则阴气拘束,拙劲不体不能活泼,心窍也不能通澈了。

要领

藏身敛气,贯于。内刚外柔,先曲后伸;拨转随意,顾打不分;粘贴吸食,蛇力通神。

歌诀

曲折刚柔气贯身,首挑尾打隙钻侵;粘缠吸引即束展,蛇力通神大力攻。

练法

.由横拳出势先把左足寸踩外扣破敌腿攻势,右足跟进成剪子股势,这时要裹胯束身,运气;同时,左掌向右肩后方引捋掌心向后,大拇指靠耳,左肘里裹,手距右肩少许。整个动作,如同揭帘进身之意。

.落势右足进步,左足跟进,同时右掌从小腹左下方随右腿进步,向右侧方高挑抄出,形成拨草行蛇之势。但两掌用力,务必平均,要和心齐,不宜高也不宜低。挺腰、提肛、松肩出劲,是发劲要点。左右互换。

.回身势右手在前则左转身,左手在前则右转身。转身时,左手在前,则倒插右足,右手在前,则倒插左足。和劈拳向后转法一样。

.收势巡回不拘次数,到了出势地点,先退右足,后退左足,还于原地。

形拳

为鹰隼一类的飞禽,冀、鲁、秦、豫等省多出之。状似鹰鸟,性凶而残,最善食兔,短尾贴背,翻筋斗以逐之,老兔就是狡滑滚转,也难逃脱。本拳取它这一本能,演练而成拳,命名为形拳。

形拳在人体内部,则通肝脉,拳顺则可舒肝理气,且能活肩灵足,灵通于背,活泼于腰。拳谬,肝不舒气不固,而两肩拘滞不活。

要领

活肩拧足,灵通腰背,闪身展转,坎离,舒肝固气,体力轻妙。

歌诀

督脉上升尾闾内提,翻腾展转左右东西;敛气调息短尾直竖,尾极力下刨地。

练法

.由横拳出势左足寸踩足尖外扣,同时,两臂上举,两拳过头,起钻护头,卸对方上节攻打之力。右足迅速进步内扣度,以左足尖为轴,身左后转度,两臂下落仰抱在胸,两肘护肋,打出。

.落势左足寸进,右足跟进,臀尾向下稳劲,同时,两拳手心朝上,沉肩坠肘敌后腰部。

.换势 身体右后转度同时外扭扣右足度,两手起钻护头,两臂上举,两拳过头,卸对方从后方攻我上节之力。进内扣左足度,以右足尖为轴,身右后转度,两臂下落,画一立圆形状,两肘内裹护肋,两手仰抱在胸。右足寸进,左足跟进,臀尾向下稳劲的同时,沉肩坠肘两拳敌后腰。

换势动作完全和左势相同,唯左右互换,左后转身变成右后转身。

.回身势左足在前,上右足左后转身;右足在前,上左足右后转身。转身时,以抢步上身为要,以两足尖为轴,互换旋转半圆形,以尽竖尾之技能。转身法和其它各拳势均不同。

.收势巡回不拘数,到出发地,先退右足,后退左足,两足并齐,如同立正姿势,还于原地。

鹰形拳

鹰为猛禽一类的动物。它的爪抓锐利,嘴啄力强,飞行敏捷,善用爪捕捉。性残,觅食毒狠。当它以爪刃物时,能分筋挫骨,不放。本拳取它这一特长,演练而成拳,命名为鹰形拳。

鹰形拳在人体内,能起肾中之阳气,真精补还于脑,而眼目锐利。拳谬,则真劲不能贯于四肢,阴火上升,而头眩目赤,学者慎之。

要领

督脉之阳,上升贯脑,之力,达于指爪,全尾刨地,单爪技巧,身体堕地,臀部稳定。

歌诀

外示刚毅内机警,提气循督升补脑;筋力四达贯末稍,前伸后坠效鹰爪。

练法

.由横拳起势 两拳收回变掌,引进落空化对方之力。

.落势左手后缩,右手前伸,这是顾中有打的意思,同时右足前进左足跟进,臀部下坐,右手伸手捉拿,如鹰用单爪刁拿一样。打时要抽身头领,神气贯顶。如是左右互换,成四平形势,落手要和心位相齐,一动一静要分明,两手用力须要平均。

.回身势右手在前则左后转身,左手在前则右后转身。转身时后手变前手,刁拿收回,后手抓出,进步。好像有抓捉物的意思。

.收势 巡回不拘多少,只要到了原地,就可以收势。

熊形拳

熊生山野,是猛兽之一。形状顽钝,实际性并不愚,且具有拙中藏巧的能力。攀登树木,常和鹰隼为敌。它的项力特大,敢和虎豹作斗。本拳取它这一本能特长,演练而成拳,命名为熊形拳。

熊形拳在人体内,能使阴气下降还于,能复纯阳之气升头项。拳谬,则影响脾胃不和,两肩无力,学者不可忽视。

要领

阳生阴降,气血舒畅,起如挑担,顾法为长。

歌诀

接近待取外柔内刚,先守后攻转弱为强;宽胸实腹降阴升阳,竖项熊膀顾法为长。

练法

.由横拳出势先把前锋左手收回,自右侧顺胸心上钻,高和口齐拳心向里。右拳收放在心部,作防守的准备。同时左足收而复出往前寸步,有先发制敌之意。此时,要挺腰,竖项、两肩端平,有起如挑担之意。两眼上视,注意敌攻。

.落势两手同时下落变掌,左足寸进右足跟进的同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右攻左守,向下向前抓拿。有如拗步劈拳和拗步鹰形。此形也可称“鹰熊合演”。

须要说明的:熊形的练法有二。一、有起势没有落势,主要是以守为攻,先要防身化敌之力,取胜不伸。二、鹰熊合演,是阳升阴降,顾打同用之法。

.换势接上势右足进步,右手变拳自左侧顺胸心上钻,高和口齐拳心向里。左手变拳钻放在心部,作防守的准备。有先发制人之意。落势同前,唯左右互换。

.回身势 左足在前则右后转身,右足在前则左后转身。如左足在前,右后转身度,同时右拳从左侧顺心胸上钻,左拳放在心部,臂以伸仍曲,而不向外打,是以守为攻,取胜不伸。右足寸进,左足跟进,同时,左拳变掌前伸抓打,右手变掌防守,实为顾打同用之法。

.收势 巡回不拘多少,只要到了原地,就可以收势,动作同前。

十二形拳时辰表

十二形拳所属及所属

虎形,手太阴肺经

马形,手阳明大肠经

(金 力出胸腹。)

龙形,足厥阴肝经

蛇形,足少阳胆经

(木 力出两肋。)

形,足少阴肾经

鸡形,足太阳膀胱经

(水 力出腰脊。)

猴形,手少阴心经

燕形,手太阳小肠经

(君火 力出心脐。)

鼍形,足阳明胃经

熊形,足太阴脾经

(土 力出胸肋。)

鹞形,手少阳三焦经

鹰形,手厥阴心包经

(相火 力出心背。)

锻炼次序与时辰:

按照气血流注时间表,气血盛衰的规律,用子午流注纳子法的原理,根据虚实和身体状况,按时辰选练十二形拳,将会对身体有神妙的效果。这也是科学优选法在拳术中的运用。

寅时~点,卯时~点,

辰时~点, 巳时~点,

午时~点,未时~点,

申时~点,酉时~点,

戌时~点,亥时~点,

子时~点,丑时~点。

寅时练虎形,卯时练马形,辰时练鼍形,

巳时练熊形,午时练猴形,未时练燕形,

申时练鸡形,酉时练形,戌时练鹰形,

亥时练鹞形,子时练蛇形,丑时练龙形。

[编辑本段山西六合心意拳基本拳法之三

功 拳

六合心意拳以拳,十二形拳为体,其余为用功拳六合心意拳致用之学也。学问之道必体用兼备方为上乘,拳术也是如此。下面分别介绍功拳。

一、八字功

八字称也如五拳之劈、崩、钻、炮、横,因其形式而定为:展、截、裹、跨、挑、顶、云、领。八字功出势用鸡形,起势、回身势均用虎托,收势用退步横拳。

二、展字功

展者宽展之义即拓张手足也。练展字功必须先缩后展,是六合心意拳最基础、最重要的。缩就是蓄,前者是外形,后者是内劲,谓蓄劲;展就是发,前者是外形,后者是内劲。顾法,外形是缩,蓄劲;打法,外形是展,内劲爆发。余云:顾由柔化蓄五弓,打发五弓如爆炸。这是六合心意拳在顾打法中的要诀。拳谱云:缩展二字一命亡。

注:八字是六合心意拳最重要的。是,柔劲、刚劲、明劲、暗劲、粘劲、发劲、化劲、摧劲、绝劲、摧抖劲、抖绝劲、抖摧劲等诸劲的专门,在介绍八字功中有拳、十二形拳、套拳中出现的姿势动作不再重复,只列名称,没有出现的动作及图以作补充。

练法

六合势起;左足寸进跟进右足虎托;提右足合肩;落足蛇形右臂上挑;转身提左足合肩;落左足左蛇形左臂上挑;进右足虎托;转身还原六合势。

三、截字功

截,以截劲截退敌手。此截字功最见身法,掩射宜远,后勾要直,滚手要速。

练法

鸡形、右虎托、左虎托、退左足截势、滚手左足进右手里扣,同时左掌从右肘下打出,左掌落前,右掌置腕后。

四、裹字功

裹,包裹也。裹敌手使其失去效用。身旋力柔有以柔克刚之妙用。

练法

鸡形、上右足虎托、裹势:左足上扣踩,足尖向右扭,两手心朝上平托随身向右旋转;推势:接上势再向左旋转,同时寸进左足,两手翻转手心朝下,指尖相对推出图;裹势:右足尖向右扭,两手变手心朝上平托,向右旋身。推势:接上势再向左旋转,同时寸进左足,两手翻转手心朝下指尖相对推出。

五、跨字功

跨,如跨马之胯,是外形也,实则托跨之势。

练法

鸡形、右虎托、左虎托。跨势:左足进步胯打,同时左掌侧搭,右手上领;进右足钻拳;进左足左钻拳。

六、挑字功

挑,之力在肩与腿。右手挑,右腿足猛开,左腿力撑猛蹬,而两肩也相互对立用力,与蛇形相同而手稍高。

练法

鸡形、虎托、合肩:左足斜进、提右足蹲身并于左足,右手插于左腋下,左掌置肩,两臂力束、右挑势:如蛇形,两手两足猛开,右掌齐头,左掌置肋旁,右腿出左腿支。撤掌:右掌收回,左掌从右肋下钻出。右挑掌:右足寸进,左掌撤回,右掌从左肘下挑出,同右蛇形右挑。鹰捉:进左足左顺步鹰捉,两手掌下扣如鹰捉物。右合肩、挑势、撤掌、挑掌、鹰捉。

七、顶字功

顶字,力在头。此势以挺颈垂肩为要诀。

练法

鸡形、右虎托、顶势:先外扣右足,复进左足,同时两掌左下右上裹扣变阴拳下落十字插掌,头上顶肩下垂。平推:先外扣左足,进右足,两拳分掌,手心朝上手腕相对,平推。掩手:两掌变拳,身撤后寸退,右手里裹外拧,左拳撤至肋旁图。崩拳:进左足,左拳打出左崩拳。顶势、平推、掩手、崩拳。

八、云字功

云,从雨象云,回转如行云流水,是柔化拨转之功也。

练法

鸡形、虎托、云势:由虎托势提左足并于右足,左手掌心朝上托举,右掌手心朝上插于左腋下。右捋:左掌绕至右耳,两掌同时向右下后方捋,左足仍不落。左捋:落左足,两手向左后下捋。右捋:进外扣右足,同时向右后捋。左捋:两手向左后捋。

九、领字功

领者,受也。顺势而领取也。

练法

鸡形、虎托、领势:右手钻出左手腕,同时进左足,两手向左后捋。转身虎托:身右后转度,右足外扣,进左足,两掌手心朝上打出。转身三掌:身右后转度,右足外转扭扣,上左足同时右掌仰托,左掌指尖向右,掌心向前推出。退掌:左手心翻转向上钻出,右掌手心朝下,收于心前。

心意十八腿

心意十八腿,是山西六合心意拳大师李述贞先生创编的。李师乳名,常有,人称常有师傅,终身锻炼意拳达到了炉火纯青之神化境地,其手法变化无穷,尤善于用脚,手足齐速度快,所向无敌。李师对意拳理论,均能透彻,把鸳鸯门中的鸳鸯脚,融六合心意拳原理之中,用心意拳的内功劲,独创了别具一格的“心意十八腿”,运用于锻炼实战中,故能有如是超人之成就。

一、丁钗四腿

一右钻拳右丁钗腿,左钻拳左丁钗腿。

二左手刁拿右手夺肘右丁钗腿,右手刁拿左手夺肘左丁钗腿。

三右横拳右丁钗腿,左横拳左丁钗腿。

四左手转拿右手用尺骨梢锉击右丁钗腿;右手转拿左手用尺骨梢锉击左丁钗腿。

二、截腿

五里截腿:左手封彼日月右手夺肘,左足横截腿;右手封彼日月左手夺肘,右足横截腿。

六外截腿:左手刁腕右刁肘,往里左刁同时右截腿;右手刁腕左刁肘,往外右刁同时左截腿。

三、后踩腿

七左刁手右夺肘,同时右丁钗落足,左足倒插步左转体度,右手搂腰同时右足后踩腿;右刁手右夺肘,同时左丁钗落足,右足倒插步右转体度,左手搂腰同时左足后踩腿。

八左手刁右夺肘,同时右丁钗落足,左足倒插步左转体度,用右肘向后猛击同时右足后踩腿;右手刁左夺肘,同时左丁钗落足,右足倒插步右转体度,用左肘向后猛击同时左足后踩腿。

四、扑腿

九双手往里左刁进右足,复起左足向外右扑腿;双手往外右刁进左足,复起右足里向左扑腿。双手往外右刁退左足,同时右足往里左扑腿;双手往里左刁退右足,同时左足往外右扑腿。

五、丁高腿

十左手刁右夺肘,右起腿蹬彼左肋期门穴;右手刁左夺肘,左起腿蹬彼右肋期门穴。

十一左手刁、换把双分手,同时右足踏彼膻中穴;右手刁、换把双分手,同时左足踏彼膻中穴。

六、过步丁钗腿

十二右钻拳右丁钗腿,左钻拳左丁钗腿,左足不落垫步,落左足进右足右丁钗钻拳。

七、后起腿

十三双手往里左刁右丁钗腿,双手往外右刁左丁钗腿,同时以右足尖为轴体右转度,落左足前足顶后足,后足蹬小腹;双手往外刁左丁钗腿,双手往里刁右丁钗腿,同时以左足尖为轴体左转度,落右足前足顶后足,后足蹬小腹。

十四左手刁右夺肘右丁钗腿,右手刁左夺肘左丁钗右体转度,落左足复起右足后蹬腿;右手刁左夺肘左丁钗,左手刁右夺肘右丁钗左体转度,落右足复起左足后蹬腿。

八、后截腿

十五左手刁右夺肘右丁钗不落足,同时左扭身右足里扭变为向后横截腿;右手刁左夺肘左丁钗不落足,同时左扭身左足里扭变为向后横截腿。

十六双手往里刁右丁钗,双手往外刁左丁钗右体转度落左足,起右足后截腿;双手往外刁左丁钗,双手往里刁右丁钗左转体度落右足,起左足后截腿。

九、龙

十七左龙盘伏身,手起、身起、足起,用龙形势升腾扭转之劲,用右摆腿击彼下颊;右龙盘伏身,手起、身起、足起,用龙形势升腾扭转之劲,用左摆腿击彼下颊。或:左手刁右夺肘右丁钗,右手刁左夺肘左丁钗右体转度落左足。伏身,速右转体度起右足外摆腿;右手刁左夺肘左丁钗,左手刁右夺肘右丁钗左体转度落右足伏身,速左转体度起左足外摆腿。

十、旋身点肋腿

十八左手刁右夺肘右丁钗,右手刁左夺肘左丁钗落左足右转体度伏身,速右转体度左点肋腿;左手刁右夺肘右丁钗落右足右转体度伏身,速左转体度右点肋腿。

左手刁右夺肘右丁钗,右手刁左夺肘左丁钗落左足,右足大上一步倒插左足,左转体度伏身,如龙盘势两手埋伏于右足面,速起身左旋度,右点肋腿;落右足,左足大上一步倒插右足,右转体度伏身,如龙盘势两手埋伏于左足尖,速起身右旋度,左点肋腿。

心意鸳鸯脚

鸳鸯脚歌诀

鸳鸯张嘴去采花,浮水行舟顺风扬;

鸳鸯伏窝大抖翅,交颈一对配成双;

鸳鸯专用独虎脚,三脚连发最难挡。

鸳鸯脚,以脚为主,手脚动作成双配对,故以鸳鸯命名也。鸳鸯脚,共分六趟,分述于下:

由六合势起势,进左足左上穿掌,进右足右上穿掌,返身成背身势。

一、由背身势:右返身左独虎脚,右独虎脚。落右足鸳鸯花,左足提起蹬脚势。落左足鸳鸯交颈,右独虎脚。落右足双手前推手左独虎脚。落左足鸳鸯伏窝,左后扫腿。

二、左返身右独虎脚。鸳鸯张嘴左独虎脚。右返身鸳鸯伏窝,右后扫腿。右返身落右足鸳鸯花,左足提起蹬脚势。落左足鸳鸯交颈,右独虎脚。落右脚双手前推手,左独虎脚。落左脚鸳鸯伏窝,左后扫腿。

三、左返身鸳鸯亮翅,右独虎脚。左后转身鸳鸯伏窝,右后扫腿。右返身鸳鸯亮翅,左独虎脚。右后转身鸳鸯伏窝,左后扫腿。左返身鸳鸯亮翅,右独虎脚。左后转身鸳鸯伏窝,右后扫腿。右返身鸳鸯花,左脚提起蹬脚势。落左足鸳鸯交颈,右独虎脚。落右脚双手前推掌,左独虎脚。落左脚鸳鸯伏窝,左后扫腿。

四、左返身搭十字手:左手心朝上穿掌,右手插左腕下,两掌交叉翻转,左下右上、右下左上,左手置额上,右手置膝上成鸳鸯张嘴,同时左脚垫步,提起右膝紧靠左腿。落右脚,左右二起脚,连踢。落右脚鸳鸯花,左脚提起蹬脚势。落左脚鸳鸯交颈,右独虎脚。落右脚,双手前推掌,左独虎脚。落左脚鸳鸯伏窝,左后扫腿。

五、左返身右独虎脚。左独虎脚。两手内抱向左右分展,踢右脚中独虎脚。两手左上右下内抱作十字手同时落右脚,右手向右前手心朝上,左手向左后手心向下分展如太极的右野马分骔,同时左独虎脚向右侧踢。落左脚右上左下双手内抱作十字手,左手向左前方,右手向右后方分展,同时向左侧右独虎脚。落右脚鸳鸯花,左脚提起蹬脚势。落左脚同时,右脚连起蹬脚势。落右脚左返身鸳鸯伏窝,左后扫腿。左返身右独虎脚。双手前推掌,左独虎脚。落左脚鸳鸯伏窝,左后扫腿。

六、左返身右独虎脚。落右脚右手向前用尺骨平劈,左手心向上置腰间,同时左独虎脚。右掌内抱手心向上,置左臂上,左掌前伸置右小臂下手心向上,同时右独虎脚。动作同。落左脚,进右脚鸳鸯花,左脚提起蹬脚势。落左脚鸳鸯交颈,右独虎脚。落右脚双手前推掌,左独虎脚。落左足鸳鸯伏窝,左后扫腿。左返身右独虎脚。落右足鸳鸯花左脚提起蹬脚势。落左脚两手合抱,左手前伸,右手置左肘,还原六合势。

注:心意鸳鸯脚是山西心意拳研究会顾问、著名拳师张书田老师传授给余。张书田先生与王鸿先生同师学艺,同为国民师范学生。

发表回复